网站公告:

五道口考研(五道口考研分数线)

考研动态 adm1n 浏览 查看评论

五道口考研,五道口考研分数线

点击标题下方“凌洲业话”蓝色字体、

今天的北京地名儿系列,来聊聊号称“宇宙中心”的海淀五道口儿。一会儿再说为什么管它叫宇宙中心,先来了解一下此地的历史。五道口原是海淀区东升乡下辖的一个小村,归太平庄村委会管辖。不过早年还成立过五道口乡,后来改为街道办事处,即学院路街道的前身。关于五道口三个字的由来以及成村时间,并无确切记载;坊间流传着两种说法:第一是此地原有一座五道庙,又因乡间小路在此交叉,人们围绕路口而居,故称五道口。

不过查看海淀地理志,并未记载五道口附近有庙。因此第二种说法流传更广:当年此地为东郊荒野,后来有人到此开荒种田,逐渐形成村落。为了方便出行,人们开辟了很多乡间小路(也可能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路)。清末,在著名铁路工程师、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的詹天佑的设计和主持之下,京张铁路铺设完成。铁路线与西郊一带众多的乡间道路形成交叉口,于是便有了一道口至五道口,其实还有六道口村,也在东升乡,但书上说它与京张铁路没有关系,而是因为三条道路交汇、形成六个道口,故名。

实际近代地理志上也没说四道口、五道口与京张铁路有关,而是当年有一条和义门(即西直门)至昌平南口的土路,沿途形成很多道口,只不过1905年铺设的京张铁路线与此路重合而已,道口的形成应早于明朝。因为西直门在永乐年间改为现名,只有元朝才叫和义门。不管怎么说吧,总之四五六道口在早先都是小村,人口并不多。解放初期此地属北京第十四区第十二乡,乡政府设在六道口村。1951年改隶十三区,1952年9月1日十三区改称海淀区;第十二乡划分为塔院、四道口、五道口、前八家四个乡。

1956年,四乡合并为五道口乡,1958年与北太平庄街道合并为东升人民公社。1959年十月,东升、海淀、清河三个公社合并为大社,先叫清河公社、后改称东升公社,设有五道口工作站。1961年3月,三个公社、一个街道又拆分为原样。1963年4月将北太平庄街道一分为三,成立北太平庄、北下关、五道口三个办事处。1968年、五道口街道更名为东升路街道;后因与东升乡同名容易混淆,故于1991年初改称学院路街道。

五道口的兴起,与解放初期西北郊被选定为“学院区”密切相关,所谓八大学院、即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全都汇集在这里。实际五道口也是移植过来的地名儿,因为地质大学与矿业大学的兴建,真正的五道口村早就拆迁了;如今的五道口成了这一带的泛称,其原址到底在哪儿,恐怕很少有人能说得清了。即便您说打六七十年代就住五道口的平房,那也是五十年代建的五道口居民区,不是五道口村,除非解放前就是五道口的村民。

某位知名人士说过吗:清北名气虽大,周围却破破烂烂,真正的好学校应该建在闹市区,所以我才没去。不讨论他这话什么意思,单说这边儿的环境,以前确实不太好,跟农村面貌差不多;不过配套设施挺全,比别地儿强,比如中小学、医院、商店等,早在1958年修建的五道口工人俱乐部,还是当时是域内唯一对社会开放的文娱场所。现在当然不同了,谁还敢说五道口不是闹市区?这里不但高校云集,还成了著名的商业和娱乐中心,商店、超市、商场、购物中心就不说了,光说五道口的酒吧,名声直追三里屯。而且这里的娱乐场所净是“洋范儿”的,国际气息浓厚。

主要原因就是这里大学太多,来了很多外国留学生。尤其五道口除了地质与矿大之外,还有北京语言学院(创办于1962年,时名“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汇集此地。走在五道口的大街上,既能看到或朴素、或时尚的同胞,也能看到骑着二八自行车的老外,染着各色头发的“日韩风情”,肤色各异的“洋学生”。开始时人们管这里叫地球村,后来可能觉得“地球”都不足以形容五道口的人口驳杂,于是就叫成了宇宙中心。

五道口名气越来越大,就连千米之外的、我国最著名的、以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而著称的高校,都因此有了别称。前两天还看一笑话,说两个人去某公司面试,一个说:我是Blue shit毕业的。另一个说:我是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的。崇洋媚外的面试官以为第一位是留洋回来的,就给留下了;另一位毕业于“没听说过的大专院校”的就打发走了。结果老板知道此事后,把面试官骂了一顿:什么Blue shit?什么海外留学?蓝翔技校那是。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不知道吗?那叫清华。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五道口考研(五道口考研分数线)

转载请注明:五道口考研(五道口考研分数线)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最新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