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空空导弹研究院(空空导弹研究院官网)

考研动态 adm1n 浏览 查看评论

空空导弹研究院,空空导弹研究院官网

前言

提起中美战斗机,最流行的观点是中国战斗机气动牛,增升减阻,美国战斗机发动机牛,力大飞砖。但在大规模实战中,气动布局和发动机的作用却远远比不上雷达和导弹,它们对战斗机空战性能的提升更为直接,幅度也更大,例如装备大功率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和PL12中距空空导弹的歼8F完全可以击败早期不具备超视距攻击能力的F16A/B,尽管后者无论是气动还是发动机都远胜歼8F。而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新一代远程空空导弹相比上一代雷达导弹的最大探测距离和射程分别提高了70%和100%,如F22的AN/APG-77有源相控阵雷达对大型目标的探测距离可达296公里,而F-15A的AN/APG-63雷达有效探测距离仅约170公里。PL15远程空空导弹的射程达200公里,而上一代PL12空空导弹的最大射程也只有100公里。下面就来探讨一下中美战斗机有源相控阵雷达和远程空空导弹的装备情况。


先看有源相控阵雷达

我国有源相控阵雷达曾长期面临收/发单元良品率不达标导致的成本过高问题,经过不懈努力,国产收/发单元的价格终于被降到了千元以内,并在此基础上解决了大规模生产的质量稳定性问题。最终,我国成为除美国之外唯一大批量装备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的国家。


如今,号称“空中三剑客”的歼10C、歼16和歼20已经基本完成了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的装备,总数超过500架。而美军拥有210架装备APG82V1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的F15E,168架装备APG63V2/V3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的F15C/D,以及72架更换了APG83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的F16。装备?A?P?G?-?7?9?有源相控阵雷达的F18E/F超级大黄蜂已经制造了600余架,有源相控阵雷达更是300多架F35和151架F22(去掉行将退役的33架)的全系标配。这样一来,美军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战斗机总量高达1500多架,是我军的三倍之多。

再看远程空空导弹

虽然我军有源相控阵雷达的装备数量不及美军,但却拥有远程空空导弹射程优势。中美两国现役主力远程空空导弹分别是PL15和AIM120D,PL15是我国为歼20量身定制的空战利器,根据有关资料,其直径比PL12还大了十几毫米,达215毫米左右。而连出口巴基斯坦的枭龙BLOCK3都装备PL15可以反映出它的普及程度,PL15得以快速大批量装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一代的PL12诞生较晚,1997年才开始研制,2005年定型服役,但迟到了也不完全是坏事,正因为装备得晚,没有形成存量负担,很多战机得以直接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和PL15远程空空导弹。


而AIM120早在1976年就开始研制,1991年装备,甚至比F22还要早一些,而以当时战斗机火控雷达的功率水平和探测距离,“不死鸟”150公里的射程已经是极限了,AIM120的射程太远了也是浪费,这就限定了它的尺寸尤其是直径(仅178毫米)。


得益于粗大的弹体,再加上双脉冲火箭发动机、新型燃料和高抛弹道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PL15的射程达200公里,而AIM120系列最先进的D型也只有180公里的射程。鉴于这两种导弹在直径上足足差了接近40毫米,即使考虑到阻力因素和中美在固体火箭技术上的差距,AIM120D导弹的180公里也应该是最大动力射程,其有效射程也就是150公里上下,而PL15的200公里则很可能是最大有效射程。这一点也可以从美国急于研制射程260公里的AIM260得到证明。

这样一来,PL15在最大动力射程上就比AIM120D远了四五十公里,这已经足以形成先敌发射和先敌脱离的优势了。虽然PL15远程空空导弹相比PL12、R77等传统中距空空导弹对战斗机目标的命中率有所下降,但至少可以打乱对手的阵形,使之无法部署到位。即使对方侥幸躲过PL15的远程狙杀,也会因为不能占据有利发射阵位,在接下来的超视距互射中依然处于被动境地,即使双方进入格斗距离,美军战斗机也会因为躲避导弹造成的能量消耗而处于明显劣势,这不是发动机推力大百分之三四十就能避免的。美国急于研制AIM260,甚至不惜将标准6防空导弹“赶鸭子上架”充当远程空空导弹,就是为了尽快补上这四五十公里的落差。


结语

综上所述,有源相控阵雷达和远程空空导弹能够显著提升战斗机的超视距空战能力,二者比气动布局和发动机更能反映中美战斗机空战实力的真实水平。虽然美军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战斗机数量三倍于我军,但我军在远程空空导弹方面却有四五十公里的射程优势,但这种状况会随着空射标准6和AIM260的大量装备发生改变。因此,我国除了增加有源相控阵雷达的装备数量外,还要尽快实现PL21超远程空空导弹的入役和量产,以便在中美下一个回合的竞争占得先机。

空空导弹研究院(空空导弹研究院官网)

转载请注明:空空导弹研究院(空空导弹研究院官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