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顺德研究生院(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

考研动态 adm1n 浏览 查看评论

顺德研究生院,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   4、确保良好心态  一些考研机构即便成立多年,依然不能摆脱课型单一乏味的问题,因此就算考研人员想要付诸全力,也会由于此类问题而渐渐失去考研的动力和信心,甚至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专注力以及自控力。实力有保障的考研机构站在专业角度,设置了多样化的考研课程,不但能够满足不同考研人员的学习需求,而且也能让人们学得进、学得快。

在带领团队攻关集装箱码垛机器人视觉应用系统一年多后,佛山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院长陈新一度喜忧参半:喜的是市场对这个新产品高度认可,忧的是还有3项关键技术迟迟无法突破。

数十公里之外,科顺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行业内率先向建筑物地下室防水监测技术发起挑战。这是一道全球性的技术难题,一旦解决了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两家公司面临的问题也正是顺德企业创新的两大发力点。前者针对掌握核心技术的优势产业,围绕创新链布局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后者则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现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跃升。

位于顺德中心城区的北科大顺德研究生院是科技顺德的创新生力军。

如今,作为一支来自顺德中心城区的创新生力军,北科大顺德研究生院正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助力隆深机器人和科顺股份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步伐。

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是顺德向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进军的必由之路,也是远道而来的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肩负的重大使命。

那么,将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北科大顺德研究生院如何破壁出圈,实现“北京创新+顺德智造”的强强联合?

破壁:攻关“卡脖子”技术,探路产学研新模式

“将李教授研发的探测破损的芯片埋在防水涂料层,一旦出现腐蚀的情况,芯片产生的电信号能传递到几千公里以外我们的电脑上,分析材料性能变化机理,为我们以后配方设计提供参考,让防水材料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性能更加完善。”科顺股份副总裁龚兴宇说,针对地下室防水材料的无损检测技术是行业的共性需求,但以前一直找不到攻克的突破口。

北科大科研团队走进科顺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接产学研合作。

龚兴宇所说的李教授,就是北科大教授李晓刚。作为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主任,“海洋腐蚀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李晓刚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环境腐蚀研究团队,在耐蚀材料领域已有数十年的技术积累。

深厚的技术积淀一旦与强烈的市场需求发生交互,能迸发出亮眼的创新火花。“李教授的研究首先是针对钢铁材料的防护,我们是一个防水企业,本来跟金属打交道不多,但通过对接后发现无损检测技术可以用于建筑防水,能为我们率先攻克行业‘卡脖子’难题打开了新窗口。”龚兴宇说,目前双方已经签订了合作协议,预计用半年时间建设模型,希望两年后将这项技术全线引进到公司项目上。

机器人、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计算……目前,北科大顺德研究生院已经和与19家佛山市企事业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深度融入当地产业链,这种“科学家+企业家”协同创新的故事正越来越多地上演。

来自北京的科研力量,将为顺德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带来什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了解顺德的科技创新现状。

如果说制造业是顺德实体经济的根,那么创新就是顺德制造引领前行的魂。数据显示,顺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以年均超20%的速度高速增长。2019年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比肩发达国家。

但是,顺德科技创新也存在不少结构性问题,体现在企业研发投入结构不平衡、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核心攻关能力不强,特别是现有公共创新平台活力有待提高,很多平台还只是出台一些专利,没有实际产出。

为此,顺德提出“科技创新十条”,5年投入8亿元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并特别提出推动更多“企业家+科学家”,在顺德催生出“科技创新成果之花”,打造顺德新时代的“两家一花”。

从这个层面来说,目前已全职引进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名,首批引进双基地教师104名,组建科研团队37个,肩负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双重责任的北科大顺德研究生院,有能力也有义务闯出产学研合作的顺德新路径。

联合:“科学家+企业家”书写新时代“两家一花”

顺德民营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大部分制造企业仍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阶段,中低端产品占比大,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破解创新“焦虑”,提升它们的创新能力是关键。

“经过我们调研发现,目前顺德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上主要存在经验缺乏、装备力量不足、人才力量不够等瓶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北科大顺德研究生院教授刘焕明说,研究生院要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将“书架上的技术”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硬实力,努力培养本地产业人才,为顺德科技发展“造血”。

只有入乎其内,才能掌握真正的市场需求。入驻顺德一年多来,北科大顺德研究生院成果转化孵化部副主任郑嘉庆已经带着团队走访佛山及周边城市企业超过80家,共收集企业技术合作需求57项,成功促成老师与企业签订项目10项,项目总金额合计781.2万。此外还有洽谈中储备项目20个。

项目数量只是部分,能否真正瞄准痛点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有效衔接的关键。郑嘉庆介绍,经过大量的调研发现许多制造业企业在本身新产品研发、战略发展中都会遇到核心技术攻关难题、行业共性难题,其中大部分都是学科交叉、行业交叉问题,单凭企业自身研发力量存在成功几率低、投入回报风险高、时效性难保障等问题。

如何破解?北科大顺德研究生院大力解决创新与产业“两张皮”问题,持续推动知识创新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

一方面,通过高度匹配的科研团队与企业深度绑定,深入了解企业需求,通过专家问诊、课题项目、人才定向培养等方式针对性有效解决企业个性化需求,同时培养一批符合企业的研发与应用的复合型高端人才队伍。

北科大科研团队走进隆深机器人对接产学研合作。

隆深针对集装箱码垛机器人视觉应用系统的开发,就得到北科大教授陈先中团队的大力支持。“我们抛出去几个技术需求,陈教授的团队反馈回来的方案都是非常契合的,所以我们签署了框架协议,预计在2021年开始合作两三个项目。”陈新说,陈教授在同领域有相关的技术积累,而且团队学生就在佛山这边,直接到现场参加项目,避免了跨区域交流的繁琐,这种产学研合作方式是非常有优势的。

另一方面,则通过不同学科交叉融合绑定不同的产业,推动校企政三方联合共建实验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

此外,以平台导入北科大优质科研创新资源,通过北科大顺德研究生院1000万科技创新基金引导、企业联合配套资金投入以及省、市、区各级纵向项目经费支撑,做到可持续、不间断地着力解决企业个性化需求和行业“卡脖子”技术问题,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同时减轻企业的研发投入。

北科大顺德研究生院实验室。

“中小企业研发经费有限,研究生院就大力申请国家、省、市、区等各级科研课题,来反哺产学研合作。”北科大顺德研究生院院长张晓彤介绍,2019年研究生院牵头或参与省级项目获批立项22项,项目经费合计580万元;签订横向合同8项,合同金额共计379.4万元。2020年研究生院获批省级项目增加19项,其中18项牵头,1项参与,市级项目牵头5个,横向增加至14个,合同总金额超过700万元。

如今,以北科大顺德研究生院为平台,企业不仅能在家门口找到整合产业链创新资源的“超级联系人”,还能对接到全国乃至全球的高端学术资源。

目前,该院已整合国内外高校和国家级学会等高端学术资源,结合本地产业需求,主办或承办开展相关活动共7场,包括推动第三届先进材料腐蚀与防护学术年会(国家级学会)首次在佛山举办。

北科大顺德研究生院还积极推动企业走出顺德,走进北京。2020年12月,联合顺德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组织本地18家企业到北京科技大学本部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面对面进行技术成果转化交流合作探讨,让“企业家+科学家”协同迸发新力量。

当前,顺德政企携手在科技创新的大道上勇攀高峰,奋力写好“村改”后半篇文章。随着以北科大顺德研究生院为代表的一批创新生力军加入,顺德将加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打赢一场基础产业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为“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贡献顺德智慧、顺德力量!

■声音

科顺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龚兴宇:

北科大的专业特色比较鲜明,比较聚焦,尤其是材料等相对细分的领域,在全国数一数二。而且北科大的合作团队比较务实,奔着做成事情的目标去努力。他们驻扎在顺德,了解的企业生态圈,能够以较低成本解决比较重要的技术难题,从而协助企业快速成长,这样能推动双方资源匹配起来的产学研合作,才能获得成功。

佛山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院长陈新:

北科大是政府引进的项目,综合实力非常强,而且隆深的主营业务跟它们的优势专业关联比较大,比如机械、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等等,双方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北科大顺德研究生院驻扎在顺德,对我们吸引人才有很大帮助。因为我们希望通过产学研项目的合作,能够让北科大的硕博研究生更加了解企业,毕业后能首选留在隆深工作。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博士后陈旭东:

顺德中心城区医疗、教育、住房等公共配套非常优越,我来到顺德后也感到备受重视,因此也推荐了很多准备毕业的博士同学过来。顺德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可以帮助他们将手中的技术转化为产品。而且通过跟企业的交流,我们的研发能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提高科研效率。

【撰文】蒋晓敏

北科大顺德研究生院供图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顺德研究生院(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

转载请注明:顺德研究生院(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